CONTACT US
聯系我們
相關新聞
26
2021
-
09
遵義市探索“黨建+村管事”推動鄉村治理有效
作者:
近年來,遵義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操心事、揪心事、煩心事,著眼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,積極探索“黨建+村管事”治理模式,推動問題發現在一線、事情解決在一線、矛盾化解在一線。
組織全覆蓋,確保村村有管事。一是強化組織領導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、以問題為導向、以群眾為主體,組建村級黨組織領導下的“管事長+管事小組+群眾”的“村管事”自治模式,形成村級協調議事決策、解決問題、化解矛盾便捷高效的村級治理運行機制,持續鞏固脫貧攻堅“3+1”基本保障,充分發揮群眾在村級事務決策、事務管理和村級服務中的主體作用。二是細化服務事項。按照基本事務、基礎設施、基本保障、基本民生和基本服務5個方面梳理“村管事”服務事項清單,的管理和實施,統籌各種村級政策、整合各種村級資源、劃分各種村級事務,將村級教育醫療、村級道路、安全飲水、住房安全、鄉村文明、生態環境、矛盾糾紛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,納入“村管事”管理范圍。三是優化力量配備。結合各行政村實際,劃分設立“管事長”5-6名,“管事長”一般可由村支“兩委”成員擔任;“管事長”下設管事小組,管事小組由3-7人組成,設小組長1名,管事小組成員一般可由群眾中有代表性的人員組成;每戶群眾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,至少參與一項事務管理。
權責全明晰,確保事事有回應。一是清單化明責。按照便捷科學、務實管理、職責清晰、相互貫通、治理有效的原則,整合各行政職能部門資源和力量下沉到村,充分整合河長制、護林員、調解員、交通協管員等各類資源和機制,探索建立管事長工作職責清單、小組長職責清單、群眾職責清單,推動形成“事事有人想、事事有人干、事事有人管”的村級自治格局。三是常態化督導。堅持問題導向,以督導促落實、以督導促規范、以督導促實效,建立市縣鄉“村管事”調研督導和領導干部聯系235個示范點工作機制,制定“村管事”建設清單和問題清單,推動形成“一方領導、多方督導”的工作格局,確保做到任務到人、責任到崗、要求到位,全面系統解決工作中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。二是制度化保障。緊扣問題發現在一線、事情解決在一線、矛盾化解在一線,探索建立重大事項黨組織決策制度、政策供給保障制度、群眾議事評議制度、信息聯動制度、考核激勵制度、利益共享制度,并將“村管事”陣地保障作為“5+3+N”標準化規范化建設“N”個功能室的重要內容,建立“村管事”多元化工作經費投入機制,確保“村管事”正常運轉。
治理全動員,確保人人有參與。一是村事共商。堅持“民事民議、有事好商量、大家事共商量”原則,教育引導群眾牢固樹立村級事務是群眾共同利益的理念,最大限度地集中群眾智慧和力量。嚴格執行“四議兩公開”工作法,組織群眾廣泛參與村級事務管理,充分調動群眾在參與村級事務決策、村級發展、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、村級公共服務、化解各種矛盾的主體作用,真正實現“你管我、我管他、大家管大家”的村級自治新格局。二是民事共管。堅持第一時間發現、化解矛盾,做到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漸,防止“小事拖大、大事拖炸”,通過群眾會、院壩會、農村黨員全覆蓋大輪訓等,教育引導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信心和能力,切實把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消化在初始,著力構建問題發現在一線、事情解決在一線、矛盾化解在一線的治理新格局。三是實事共享。堅持把加強村級發展、建設、治理作為“村管事”工作重要職責,結合“牢記殷切囑托、忠誠干凈擔當、喜迎建黨百年”專題教育,在全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中以“五心五比”開展“黨在我心中”活動深化黨史學習教育,開展志愿服務5.9萬余次,幫助解決群眾實際問題2萬余個,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相關新聞